学员建站心得:Do it SMART, No Hard!

Do it SMART, No Hard! 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心得体会,和武功秘籍了,现在分享给大家。

最近比较少逛米问了,夜深人静,耐不住寂寞上来吼几嗓子。言归正传,学习米课以来,一直从小伙伴和身边的朋友们听到他们被建站这件事情困扰的不行。花了几个月时间去折腾出了网站,却发现效果有限(当然,米问上和深藏功与名的大神等极具天赋的人除外),因为自身对建站技术乃至于优化和推广技术的认知所限,最后在业务上反而走下坡路了。好了,啰嗦了那么长,其实就想谈谈一个问题:到底一个外贸业务员应不应该亲自去建站?

我也做过外贸业务员,深知这个苦逼而又高大上的职业的痛楚,本身从内务到业务所要操心的事情就非常多了,面对日益低效的平台与展会(大部分小伙伴都不在TOP10公司的名单里面)米课的出现简直黎明前的那刹曙光,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。全新的外贸思维,秒杀一切的N+1理念,加上可以落地的产品,用得好,绝对能对我们的业务乃至事业有如虎添翼的效果。

个人的见解,米课并没有说要我们自己去搭建我们的1(这里只代表网站),而是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外贸营销型网站是如何构建的。而1这个孩子,并不一定需要自己怀胎十月从自己肚子里跑出来才叫NB,融入我们的思维和心血在这个孩子身上,并且加上长期的辅导和教育才是更重要的。

那么,有人会说了:“我也知道不一定要自己建站啊,我的毕生内力已经准备好了,就是找不到一个传人怎么办?不自己做又找不到靠谱的人员去承接这个活啊!!!”其实这里又回到我最初说的,DO IT SMART。细心留意,会发现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帮助自己的,例如建站群的大神,这里就不指名道姓了,大家也清楚。关键是你要把你的思路和素材理清楚,准备好。样式不太重要,承载你对你的1,孩子的见解和理念才重要。拘泥于无谓的细节,例如你孩子的头发是一定要什么颜色才好看,是没有多大意义的;

“那么外包呢?看了那么学员被三哥坑害的消息,我。。还是自己去怀胎十月吧”外包确实存在风险,可是我对外包的看法是你首先要明白你外包的目的是什么,付之于科学的流程和项目的管理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。如果你对这个建站都不懂,那自然要被坑了。那么你又和那些没有学过米课的土豪老板们有什么区别呢。首先你对这个WP以及其它的CMS只是个载体,关键是你对网站的理解,你对一个营销型网站需要的要素和你对自己行业的认识。

例如我去外包的话,我会听从别人建议的就是网站的样式等一些表现形式的问题,对于核心是需要有自己的理念的。外包也没有必要让人家去给你coding,无论是欧美还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码农们。WP对于大多数我们的B2B企业已经够用了,那么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去测试这个人做的东西符不符合你的要求。(千万不要说我给你多少多少,你认真做啊,做好还有奖金,我还会给你介绍很多客户,或者说我一次把钱打给你,只要你做好,我还有大把网站之类的。 这就像你客户说这个样板费你们先垫支,或者说我有很大的单量,你报最低价,你信吗?)

我对我们外贸B2B企业的互联网营销或者说对一个优秀的营销型网站的理解,简单来讲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(网站)把我们公司的产品、文化、服务的本质和价值展现出来,使其更加容易得到传播,而达到最终lead generate的目的。

既然我们的大多数人的目的是产生询盘,那么网站只是第一步而已。假设你的网站只是一个个体,你会需要的东西是精准相关的流量,然后到达你的网站,然后再达到收取询盘的目的。简单来说就是流量—网站—询盘这个过程。后续成交-留存这些我们暂不讨论。 如果你还不理解,请参照某大型电视相亲节目,非什么勿扰。女嘉宾首先要把自己打扮的PPLL的吧(这个在网站层面来说有用户体验的因素(外观和优化基本都是围绕此来的))如果女嘉宾=网站的话,首先你要做好自己吧,这样才有机会上节目啊。

站内优化做的好=先天丽质,做不好就成了-先天励志了! 假设你自身条件没有那么好,那起码收拾干净自己吧。如果很多人推荐你,相当于站外优化=化妆。这样也可以达到上节目的资格吧。如果你又天生丽质,然后来个相宜的淡妆,那你想不成为女神都不行了,有多少全国单身男观众(相关精准流量)和一些亲戚朋友等会推荐五好青年去追求你(次相关流量)。

扯偏了,就此结束哈。网站做好了,前面还有一大堆事情,例如推广优化,转化等等问题等着大家哦。另外有些小伙伴宁愿花3、4个月去折腾,也不愿意花钱,那么算上投资回报率其实是大大的亏本了。术业有专攻。挖掘机还是让蓝翔的小伙伴们开吧。

本文转载至米问社区

点击查看原帖

上一篇:
下一篇:
分享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Author:MRHUA (Mr.Hua's Google+)
版权属于: 米课外贸培训
版权所有,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。


如果你喜欢Mr.Hua的文章和视频教程,强烈建议订阅我们的半月刊(请使用常用信箱):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学员分享.